萧城遗址与回銮碑

2014-08-25来源 : 互联网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有一块石碑,叫做“回銮碑”,碑文字大如掌,苍劲挺拔,记载的是宋真宗在签订澶渊之盟后,准备回銮时,写下的一*五言诗:

“我为忧民切,戎车暂省方。征旗明夏日,利器莹秋霜。锐旅怀忠节,辟凶窜北荒。坚冰消*浪,轻吹集嘉祥。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上天垂助顺,回旆跃龙骧。”

宋真宗作诗之后,据传由随驾亲征的寇准亲自书写,并刻石纪念。之后宋真宗率军队离开辽国边境,浩浩荡荡地回京,因此这块碑也被称作“出契丹境碑”。很多资料显示,这块石碑是见证当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的“**”遗物。其实,见证当年那场战争、那次议和的,不仅仅有回銮碑,还有聊城冠县的“萧城遗址”。

宋真宗公元997年即位,之后不久契丹就陆续开始骚扰宋国边境。公元1004年,雄才大略的契丹国萧太后亲率大军深入宋境,一路虽然遇到了重重抵抗,但契丹军马还是攻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阳),这里距离东京开封已经很近了。

契丹大军逼近京城,吓坏了宋真宗和一大批文武大臣。当时的大臣王钦若、陈尧叟就建议宋真宗迁都,金陵人王钦若建议迁都到南京,四川人陈尧叟建议迁都到成都。似乎没有人相信可以和契丹抗衡。这时,新任宰相时间不久的寇准则对宋真宗说,“这个时候建议迁都的人该斩!”他极力建议真宗御驾亲征。宋真宗在寇准的强烈建议下,无奈同意,即便这样,走到半路,真宗听说契丹军**壮、士气正盛,吓得再一次提出迁都,结果被寇准谏止。

此时的契丹军队已经对澶州形成了三面环围的态势,为了更好地屯兵,契丹在今天冠县修建了一座土城。据《馆陶县志》记载,“萧城,在县东南五里。宋景德元年,辽主殂,萧后摄国事,率其弟挞览侵澶渊筑城于此,即歇马城。”这里提到的“挞览”,即史书中记载的“萧挞凛”。据传,当年萧挞凛命将士用头盔盛土,堆建了土城。并用军士身上、鞋子里的土堆成了点将台,这个传说不仅反映了当年修建土城的紧急,也反映了契丹军马的人数众多。

契丹的几十万军马就囤积在这座新修建的土城内,随时准备攻下澶州、直逼东京。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萧城遗址内,还能依稀感触到1010年前的那场战争痕迹,胡笳呜咽、战马嘶鸣,刀光剑影在一霎间就会展现在眼前。

宋真宗在寇准的陪同下,终于到达了澶州。正在澶州奋力抗敌的宋军将士,见到真宗之后,士气大振,个个奋勇争先,以一敌百,接下来几次战斗打得十分漂亮。

就在双方交战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镇守东京的雍王暴病,很可能坚持不了多久。其实雍王身体本来就不好,已经卧病多年,这次真宗亲征,让他留守,加剧了他的病情。宋真宗听说后,即刻派大臣王旦回京,协助雍王。

王旦,莘县人,此时任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副宰相)。从《宋史》等史料来看,我们的这位聊城老乡,是一位拥有**人格的正人君子。《宋史·王旦传》记载了一个小故事,说王旦为人和善,在家从没发过脾气,家里有一个仆人想试探他,就弄脏了王旦的肉羹,王旦只是吃饭,家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肉羹呢?王旦只是说,今天偶然不想吃它而已。又一次,仆人故意把王旦的饭也弄脏了,王旦只是淡淡地说一句,今天不太想吃饭,给我做一碗粥吧。

王旦就是这样一位谦谦君子,真宗特别信任他,准备让王旦秘密回京,主持大局。王旦奉密旨回京,没有对任何人说,直接到宫中主持大局。一直到宋真宗得胜回朝,王旦的家人在城外迎接圣驾,听到背后有声音,才知道王旦原来早就回到京城了。由于王旦在这次事件中的出色表现,真宗对他更为信任。

澶州的战斗还在继续,宋朝将士在一次战斗中,用弓弩射死了契丹大将萧挞凛。萧太后听说自己的弟弟死战战场,非常悲痛,“辍朝五日”,并派遣使臣过来,要求议和。本来就心怀畏惧的宋真宗一口应允,在经过多次商谈之后,*终签订了澶渊之盟。不仅承认了契丹作为**的存在,也开启了宋朝对外输送“岁币”的序幕。有意思的是,澶渊之盟议定的岁币是“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大臣曹利用见到真宗,真宗正在吃饭,就问曹利用一共要给多少岁币。曹利用竖起三根手指,真宗大惊,以为是三**,惊呼太多了。想了一会,真宗又自己安慰自己,三**就三**吧。后来听曹利用说,只给了三十万,喜出望外。

澶渊之盟的签订,开启了宋辽两国一百余年的和平,边界互市、往来频繁,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对于畏惧打仗的宋真宗来说,取得这样一份和议,自然是令人兴奋的事,于是在大臣们的颂扬声中班师回朝,并特制五言诗一*,刻成石碑,以记其事。而契丹几十万军马也返回上京,只留下一座巍峨的土城,无言地诉说着那段一千多年前的沧桑岁月。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