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旦与“封祀坛颂碑”

2014-08-25来源 : 互联网

泰山上有一块立于公元1009年的石碑,是北宋时,宋真宗封禅泰山时所立的六块碑之一,叫做“封祀坛颂碑”。撰写碑文的,正是莘县三槐堂王氏的杰出代表人物、宰相王旦。该碑高4.5米,宽1.57米,厚0.8米,刻有3700余字,虽然有所破损,但依然能辨认大部分字迹。王旦撰写的这篇颂文,记载了宋真宗封禅典礼的整个过程,与《宋史》所载**吻合,并且更为详细,弥补了史书上记载不详的遗憾,具有**的历史价值。

封禅:挽回颜面的举措

1004年,宋真宗在寇准的坚持下御驾亲征,签订了“澶渊之盟”,对此,宋真宗一度感到很得意。直到大臣王钦若对他说,“这是典型的城下之盟啊,春秋时的诸侯国尚且不耻于这样的结盟,何况是万岁您呢?”宋真宗这才感觉到,澶渊之盟很可能将是他在史书上、**中不可抹去的污点。为了挽回自己的颜面,他听从王钦若的建议,准备伪造天书、祥瑞,进而封禅泰山。

此时王旦已经是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也就是当朝宰相了。宋真宗对王旦十分倚重,他担心以王旦的正直,可能不会同意伪造天书、封禅泰山等事。于是他把王旦召入宫中,赐宴饮酒,相谈甚欢,并送给王旦一坛美酒,让他回家和妻子儿女共同饮用。王旦回家打开一看,哪里是什么美酒,“皆珠也”。皇帝向大臣行贿,这是闻所未闻的事情,王旦只好在天书这件事上**劝阻。于是,在公元1008年,景德五年正月初三,“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宋真宗“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紧接着,宋真宗连下了几道命令,大赦、改元、改左承天门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许京师聚饮三日以示庆祝,等等。一直到同年农历三月,王旦率群臣、百姓****,请求皇帝封禅泰山。

无奈:架在*上的宰相

尽管知道王旦并不支持自己,但宋真宗还是任命他“为天书仪仗使,从封泰山,为大礼使,进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在封禅泰山过程中,真宗自己撰写了《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之铭》,又命五名大臣分别撰写了五篇文章,共称“三铭”“三碑”,作为宰相、大礼使的王旦奉命撰写《封祀坛颂》,并刻碑立在泰山。此后,几乎所有封禅、祥瑞的事情,王旦都要参加,他本身并不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但又没有办法**,只好自己承受内心的痛苦。史书记载,“恒悒悒不乐”。

王旦是一位具有非凡人格魅力的君子。寇准曾多次在真宗面前说王旦的坏话,而王旦却一直在真宗面前夸奖寇准,有一次真宗忍不住了,就对王旦说,你总夸奖寇准,但你不知道他常说你坏话吧?王旦说,我是宰相,事务繁多,一定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寇准不向万岁隐瞒我的过错,这更显得他对您忠诚,这也是我夸奖寇准的原因。有一次真宗写了一*“喜雨诗”,让大臣们传阅。王旦发现真宗写了一个错字,就跟同僚商量,要不要告诉皇上。王钦若嘴上说不用,却偷偷写了封密折告诉皇上。真宗大怒,问王旦为什么不及早指出来。王旦只是谢罪,不作申辩。幸好大臣马知节知道实际情况,替王旦分辩,并说王旦明知道王钦若陷害自己,却不分辩,真是有宰相的气度。

就是这样的君子,却违背自己的内心,做一些自己讨厌的事情,王旦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

自责:临终之前的遗言

尽管王旦不支持真宗封禅泰山的行为,但他天纵英才,写出来的文章还是十分出色的。当年的“三铭”“三碑”只有王旦的“封祀坛颂碑”保留到今天,从碑文上看,叙述详实、文笔优美、引经据典,从字里行间出能感受到王旦笔力之雄厚、才气之纵横,也为今天研究宋代历史、研究古代君王封禅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史料。

可越是文章出色,对王旦内心造成的压力也就越大。直到临去世前,王旦还对此事耿耿于怀,他让儿孙把自己的头发剃掉、给他穿上僧袍入葬,以表示自责。后来被王旦的朋友劝阻。内心的苦闷,使王旦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负责的除封禅、天书之外的其它事务,也更加注重品德的修养。在担任宰相的十几年中,王旦赢得了满朝文物的称赞,也获得了皇帝无比的信任。在王旦病重期间,真宗多次亲自调配药物,经常派遣内臣去询问病情,有时候**要问三四次。

现在,我们再看“封祀坛颂碑”时,不只可以看到它的历史价值,更可以看到莘县人王旦在当时环境下的苦闷和压抑,看到这位聊城老乡所具有的非凡人格魅力。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