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外大门两边、院内、平房顶全部用水泥铺底,有一分半地大小,在上面晒麦粒、扬场、装袋入库可方便了。”6月12日,茌平县西李村农民刘士刚高兴地说。据了解,像刘士刚家一样能晒、能扬场的庭院晒麦场,该县有1.2万个,成为农村三夏增收的主阵地。
该县大力宣传普及庭院式晒麦场,农民足不出户在家里晒、扬、装袋、保管。既提高了麦粒绿色入仓率,又节省了农民的劳作时间。近年来,该县了因势利导,发动群众把庭院建成标准晒粮场。本着庭院宜方就方、宜圆就圆的实际,铺设平面水泥。从突出晒粮食入手,统一设计了庭院广场、平房顶,门前平铺划分科学规划图,*大限度地在农家院里开发晒麦场。
把晒麦场搬进农家院,极大地方便了农民过麦。冯屯镇后寨村农民王士权家,距离村外的打麦场有3里地,每次走到打麦场需要15分钟,为防牲畜祸害,中午吃饭、晚上都睡觉要留下一个人看管。自从镇**实施晒粮场规划后,他拿出1500元,购置水泥、碳渣重新铺设庭院。他说:“庭院水泥晒麦场,干净、吸湿快,麦粒无土、无杂质、易看管,大门外、院内、平房顶晒麦面积达到了100平方米。”
为鼓励农民兴建庭院“晒麦场”,该县拿出230万元支农奖金,为11个乡镇、600个村提供平价水泥1.5万吨,平房顶、地面碳渣60万吨。目前,全县农村兴建起包括门前、院内、平房顶在内的晒粮场1.2万个,平均每个晒粮场面积可达80余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