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光芒驱散“伪大师”阴霾

2014-08-25来源 : 互联网

人物名片:颜炳罡,男,山东临沂人,复圣公颜回第七十九代孙,1960年生,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留校至今。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社会兼职有**儒学联合会理事、**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副***、山东省中华诗文教育学会顾问、《孔子研究》编委、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编委等。

“国学提供给我们大家的是一种‘道’,一种行之有常、亘古不变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让我们能够趋于理性。”8月22日,复圣公颜回第七十九代孙、山东大学教授颜炳罡■本报接受记者专访,阐述国学研究的当代价值。

一件宝贵的必备品

“经者常也,言常道也。”颜炳罡教授引用了一句古语,他说,国学是以儒家为主体、能呈现出中国特色的学问系统。虽然世界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就像古人说的那样,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但有一些东西是固定不变的,比如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比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国学能够提供给我们的,就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君子之道。”

“比如你们记者来采访我,我按照约定时间等着你们,你们按照约定时间赶到我这里来,这就是守信的表现。”颜炳罡教授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并不是只存在于精神层面,而是无时无刻不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就像是粮食、空气、水一样,看上去很平常,但却是很宝贵,离开这些,就会出问题,出大问题。”

颜炳罡教授说,今天我们研究国学,并不是要人人都去当国学家,“而是培养人们的国学素养,是去修身。”《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颜炳罡教授说,“修身是为了成就自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修身也是为了迁善改过,不断地改正自身的错误。做到这些之后,并不意味着结束了,因为我们不应当做一个‘自了汉’,而是要为社会、大众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种强大的正能量

“每个人都能够提升自身素养的话,那些‘伪**’的市场就会越来越小。”提到*近的新闻热点“**王林事件”,颜炳罡教授说,这种现象在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可能继续存在。对抗这种现象,就是要提升全民的国学素养。

孔子曾经说过,“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颜炳罡教授说,如果细查那些“伪**”的底细,会发现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孔子的门徒,也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国学爱好者、研究者。他们只不过是披着传统文化外衣招摇撞骗。”这些明明可以一眼就戳穿其真伪的“伪**”,为什么能骗到这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名人?“这就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这些光鲜人物的智慧并不比平常人高,二是这些任务的内心世界不充实,是荒芜的。”颜炳罡教授说,“伪**”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可能还会继续存在,还会有一部分人会上当受骗。“但如果我们的国学知识越普及,上当的人就会越少,这些**的市场和活动空间就越小。”

“国学就是一种帮助人回归理性、回归常态的强大的正能量。”颜炳罡说,现在我们研究国学、传播国学,就是为了让国学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更普遍地被大众接受,“国学深入人心,伪科学自然就无处藏身,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一条辉煌的复兴路

“我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充满了信心。”颜炳罡提起几年前他去韩国等地交流讲学时得到的一个感受,过去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地区,主要包括中国、韩国和日本,“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已经接近死亡,在韩国是衰退和成长并存,而在中国,正在蓬勃兴起。”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已经势不可挡,中国崛起已经势不可挡,中华民族复兴已经势不可挡,颜炳罡教授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要求中华传统文化复兴。“清末民初的时候,一些激进的学者认为只要**否定了儒学,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封建主义制度就一定能随之而瓦解。但后来人们发现,情况不是这样,因为中国人始终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这是不可能被否定的。因此,人们呼唤孔子,呼唤儒学,呼唤国学,呼唤传统文化。”颜炳罡教授在今年4月份参加了民间祭孔大典,“我们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于礼乐文化的认识。”在颜炳罡看来,中华文化的复兴*先是从人们重新重视孝道开始的,下一步,应当引导人们重新重视礼乐文化,恢复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辉煌。

“现在,大量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这是好事。”颜炳罡说,在中华文化复兴的道路上,政府部门和民间团体应当都行动起来,互相配合,做出各自的贡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