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是地域文化的保护者

2014-08-25来源 : 互联网

日前,在第三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上,聊城市豫剧院(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创排的山东梆子《萧城太后》一举荣获六项大奖。山东梆子作为地方戏曲的一种,在获得殊荣的同时,也被赋予了超出一般意义的期望:这既是一场本土地方戏水准的“秀”,更是提升聊城地域文化影响力的机会。

一直以来,以影视、戏曲、歌剧、杂技等文艺作品传播地域文化价值、塑造城市品牌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唐山大地震》让新唐山名誉度飙升;《闯关东》让齐鲁文化声名远播;《智取威虎山》让牡丹江畔的威虎山影视城成为旅游胜地;《刘三姐》则让刘三姐传说成为桂林经久不衰的文化景观。这一切都表明,通过影视、戏曲等文艺作品可以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理念和价值观传播出去,从而树立起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形象。

聊城作为“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文化底蕴深厚,戏曲文化“矿藏”更是丰富而灿烂。京剧、豫剧、评剧、山东梆子、吕剧、弦子戏、蛤蟆嗡等近十种地方戏曲,在我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的传承,而且相当一部分内容有着很大的开掘空间。如何*大限度地盘活这一文化资源,激活地方戏曲发展的“一池春水”,需要找准结合点。

一是将**扶持与群众自发相结合。

聊城地方戏的传统剧目有很多,其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思想内容之丰富,是其他民间艺术不可相提并论的。长期以来,地方戏由于受到人才短缺、经费不足、市场萎缩等难题的羁绊,许多传统剧目正面临生存危机。因此,要像*救保护文物一样*救保护这些“活文物”,并保持其“原汁原味”的传统。对于偶尔还能演出、具有一定活力的地方戏剧种,**在实行保护的同时,还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市场的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此外,还应将戏曲遗产的保**制化,建立***、**和县级的管理机制,将**扶持与群众自发相结合,培育市场、培养观众,走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将文化精品与城市个性相结合。

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根与魂之间的联系线,就是城市的文脉。聊城地方戏曲是齐鲁文化和民俗文化家园的栖息地,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地方戏曲,就意味着有乡情没有乡音,城市的文脉也必将受到阻隔。因此,地方戏曲不仅是地域文化的保护者,更是传播地域文化价值、塑造城市品牌的“金名片”。保护和传承好地方戏曲这一文化精品,对于弘扬**地域文化,塑造城市文化个性,打造地方文化品牌,稳健扎实地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公布了《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从资金、创作、人才、院团等方面对地方戏曲进行全方位保护和扶持,这意味着多年来面临困境的地方戏曲有了政策和资金的“双保险”。方案中提到的确立40个左右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院团,挖掘、整理一批珍贵的地方戏曲史料,以及建立地方戏曲艺术生态保护区等措施都让人格外振奋,同时也让“背起行囊走四方,风餐露宿唱大戏”的地方戏传承有了真正的内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的大力支持下,在地方剧团的不断努力下,地方戏曲这一地域文化的瑰宝,一定会根植沃土,再谱华章!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