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照顾六位老人 家里成了“敬老院”
初见谢绍爱,她给记者留下的**印象,就是瘦,非常地瘦;第二印象便是寡言。采访中,谢绍爱并不愿多谈,只反复地重复着“说没什么好说的,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据悉,1989年,谢绍爱经人介绍与丈夫程永坤见了面,初次见面时,程永坤就对谢绍爱说自己家是个大家庭,吃饭的人多,能干活的人少。谢绍爱听后并没有什么表示,她说等她父母年纪大了,跟着他们过日子,程永坤不嫌烦就行。就这样几句简单的对白,让他俩相守一生,并且践行着当年的**。
谢绍爱在嫁到程家的二十多年里,先后照顾、赡养了六位老人。这其中除了公公、婆婆、谢绍爱的父母外,还有她的二叔公、三叔公,谢绍爱的家俨然成了一个“敬老院”。
记者正在与谢绍爱交谈时,旁边的卧室里有了声响,谢绍爱立刻起身向传出声响的房间走去,原来住在那个房间里的谢绍爱的婆婆口渴了,想喝水。
据谢绍爱的爱人程永坤介绍,他的母亲程孙氏2006年双目失明,同年7月,母亲*自上厕所不慎摔倒导致右腿骨折,因83岁的高龄无法动手术,只得回家保守*疗。“我母亲摔伤后,脾气特别暴躁,她眼看不见,腿不能走,耳听不到,生活**不能自理。多亏了绍爱孝顺、有耐心,不然我母亲也撑不到现在。”程永坤动情地说。
在谢绍爱家的大门口,记者见到了正在晒太阳的她的三叔公程衍存。提起谢绍爱这个侄媳妇,老人连连夸着好,眼睛里闪动着泪光。据了解,谢绍爱的三叔公一直是单身一人,谢绍爱看到三叔公年迈,身边无人照顾,便和丈夫商议了一下,把三叔公也接到了身边照顾。
再脏再累不抱怨 困难重重终如一
俗话说,床前百日无孝子,很多子女在父母刚刚患病时都百般孝顺,时日一长便懈怠甚至不愿再管。而谢绍爱照顾过的这六位老人,婆婆失明且腿脚不便,公公在世时患脑血栓造成偏瘫,二叔公患有腿疾,离世前腿肿到涨破,三叔公的颈椎**神经,行动不便。这样的几位老人,照顾起来自然是困难重重,但她却从不抱怨,悉心照顾。
据了解,谢绍爱的二叔公程衍存2005年的时候腿疾复发,老人多次***疗,“我都80多岁了,享够福了,让我走吧”。谢绍爱明白,二叔公是怕她花*,觉得她家庭负担重,大女儿上中学,龙凤胎需要抚养,老母亲眼看不清,家离医院50多里路,来回也不方便。
“二叔一辈子要强,住院回家后再没能站起来。他怕我麻烦,饭不愿吃,话不愿说。卧床的病人*容易产生便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永坤用手帮助疏通,我则帮着端屎端尿。”谢绍爱回忆说。
“记得有一次,绍爱因急性阑尾炎住院,她只在医院里躺了两天,就强行出了院。刚回到家,就跑到二叔床前,看着二叔的腿肿得厉害,涨裂的伤口流出的浓液与被子粘在一起,她强忍着疼痛,蘸着药水,小心地给二叔擦洗。由于病痛的折磨,二叔脾气变得很坏,对绍爱又是打又是骂,但是绍爱不计较,每天早晚两次用消炎药水为二叔的清洗腿部,再**一遍。二叔的身体在绍爱的照顾下,**天好了起来。”程永坤在讲到这段往事时,充满了对妻子的疼惜。
由于每个老人吃饭需要注意的东西不同,谢绍爱往往一顿饭要做上三四次。母亲有胃病,热不能吃,凉不能吃,米饭不能吃,爱吃面食,尤其是手擀面;婆婆常年卧床,面食要少吃,水果、蔬菜不能断,还要加强营养。照顾老人不仅要耐心,而且还要心细。这是谢绍爱照顾这几位老人总结出来的。
孩子都大了 *困难的时候已过去
每天早晨五点左右起床,然后就到各个房间端屎倒尿,收拾卫生,之后做早饭,再伺候老人吃饭、吃药,每天晚上十一点之前没上过床。这就是谢绍爱日复一日的生活,二十多年来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这在一般人看到异常艰难的生活,谢绍爱却说,*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难时,家里孩子还小,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子,经常忙得找不着头。尤其是怕老人或者孩子生病,那时候真是恨不得一个人当成三个人来用。”谢绍爱说,现如今,三个孩子都已经长大了,大女儿已工作,龙凤胎兄妹二人也已上了大学,都不需要照顾了。
其实,老人的年纪越来越大,需要照顾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虽然孩子大了,但是照顾老人的活儿仍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越来越重。但是,谢绍爱说,照顾老人这些事情她已经做习惯了,并不会觉得太累。
以前也有人劝谢绍爱,自己的父母、公婆,养就养了,二叔、三叔,没义务养,又是吃药又是打针,一个接一个住院,吃喝拉撒的,就像开了个养老院,就是个铁人也要有个休息的时候。“咱村1500多口人,哪个不是小两口分家单过,小日子过得清闲自得。”常有人这样劝谢绍爱。而谢绍爱总是一笑置之,她说:“我祖辈都是农民,没想过那么多,只是觉得父母生我养我,公公、婆婆、叔叔是我至亲,赡养、照顾他们是应该的。父母养我时把*好的给予我,父母老了,我要尽*大努力照顾好他们,他们都是我的亲人,该做的事做就是了。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谢绍爱普通的话语中,包含着对孝与爱*朴素的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