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埃及开罗中国文化中心邀请,近日,临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沂蒙布贴画传承人石运梅赴埃及*都开罗进行文化交流。这也是沂蒙布贴画*次走出**到海外交流展示。
今年8月下旬,在山东省文化厅外联处的**下,市级“非遗”沂蒙布贴画的传承人石运梅收到了中国驻埃及开罗中国文化中心、陈冬云文化参赞签发的对外文化交流邀请函,邀请她到埃及进行为期26天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主要展示沂蒙布贴画的传统文化魅力。
为了让当地人更容易接受来自东方的布贴画工艺,石运梅特地创作了一幅具有北非风情的《埃及艳后》布贴画作品。目前,该作品已收藏于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内。在埃及期间,在*都开罗,由她授课,举办了为期3周的沂蒙布贴画培训班。8月24日开课当天,就有50多名当地人报名。
布贴画工艺看上去简单,做出精品不易。为了文化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石云梅为初次接触中国布贴画的埃及学生们,设计了简单易学、容易掌握布贴画技巧的人物、花草及动物属相图案,好评如潮。
据了解,这是沂蒙布贴画*次走出**赴埃及进行文化交流。2013年,沂蒙布贴画刚刚入选临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运梅是该项目的**传承人。在去年由本报联合市文广新局、市群众艺术馆共同举办的临沂市*届“乐活达人”大赛中,石运梅曾展示了她的布贴画。学员展示作品。
相关新闻:
6岁到50岁学员齐喊“汉老师”
“以前从来没想过布贴画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没想过有朝一日能走出**去展示布贴画。”刚收到邀请函时,45岁的石运梅直言像梦一样。9月22日回到临沂时,她还沉浸在教异国学员们拿剪刀的兴奋中。
在埃及*都开罗,石运梅作为**主讲人,对当地人进行了为期3周的布贴画培训。这次出国,石云梅特地带了4套亲手制作的汉服,第一天上课,穿着汉服讲解布贴画的她就获得了学生们的赞美,大家齐声喊她“汉老师”。
“当地人对布贴画非常感兴趣,仅在中心内上课的第一天就有50多人来听课,从6岁到50岁都有。”
200多块家常布料贴出“埃及艳后”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沂蒙布贴画的传承人,石运梅用最拿手的布贴画形式,创作了一幅布贴画版的“埃及艳后”。
石运梅说,创作这幅布贴画花了4天时间,共用了棉、麻等200多种布料,这些原材料市面上都能买得到。“光一张嘴就用了4种布料,脸的颜色也要体现出光的变化。”虽说不能代表沂蒙布贴画的最优良工艺,但石运梅着实花费了一些心思。
出生于裁缝世家的石运梅从小就喜欢用做衣服剩下的下脚料“作画”。“做布贴画需要秉承石家裁缝技术与布贴画技巧,加之美术功底,将工笔、写意、书法等传统书画技法相结合,画才能‘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