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向社会公布,其中明确规定,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后进行,但对明年自主招生的细化方案并未公布,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都处于焦虑等待中。29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来济,他比较赞同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成绩出来后,而且他对自主招生走向有3个猜想,并且分析,按照当前的环境及现实条件,其中有两个走向可行性比较高。
熊丙奇说,**个猜想是高考成绩公布后,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提出门槛要求,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申请相应的高校,申请通过后,学校对其组织测试,学生测试合格后,在提前批次填报志愿,学校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测试成绩及高中综合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整个自招过程大概持续一周;第二个猜想是借鉴香港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方式,在高考成绩公布后,接受学生申请,一个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好几所大学,每所大学*立选拔录取,学生被录取后不用再填报志愿,这种模式下一个学生可能会同时被几所大学录取,因为现实条件,不可能一下子推开这种模式,但可以选出几所至10所左右的大学试点,没有被录取的学生还可以填报正常的志愿;第三种猜想是拉长自主招生时间,比如从高考结束之后的6月中旬或者高考成绩公布之后的6月底到7月底,学生可选择申请多所学校,参加多所学校自主招生测试,而正常批次的志愿填报可相应推迟至7月底进行,这样并不耽误学校录取及学生9月份的入学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