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民理财最爱把钱存银行

2014-10-15来源 : 互联网

除了领工资之外,很多有头脑的市民开始通过出租房屋、银行理财等方式,为家庭增收。10日,国家***德州调查队发布德州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增长情况报告,数据显示,自1992年到2013年,人均财产性收入由7.73元增加到704.2元,增长了90.1倍。

财产性收入成市民增收亮点

市民李女士家庭年收入在十万元左右,从2010年开始,随着收入的日趋稳定,李女士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理财。“每月除去日常花销外,都会拿出2000元存进银行,2000元用来购买理财产品。”李女士介绍,她和丈夫认为储蓄是比较稳妥的理财方式,尽管利息不高,但是稳定。另外2000元购买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几年积累下来,每月能有近千元的收益,这虽高于储蓄,但是有一定的市场波动风险。

另外,李女士还打算近期购买基金,用于孩子将来上学所用。

像李女士这样的理财收益,即属于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据了解,居民收入来源主要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居民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收入以及进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逐年递增的财产性收入

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在家庭总收入中比重提升。

来自统计部门的调查显示,上世纪80年代,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以利息收入为主体,90年代转向房产租赁收入为主体,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关注和了解证券市场,股票、基金获利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居民投资理财的积极性。面对众多的理财产品和理财渠道,一些居民的家庭资产**是单一的银行存款,而是股票、债券、基金等多种金**产的组合。居民投资理财热情**高涨,财产性收入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以工资收入为主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以我市为例,1992-2013年,人均财产性收入由7.73元增加到704.2元,增长了90.1倍,平均年递增24.5%;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38.22元增加到24812.31元,增长了12.5倍,平均年递增13.3%,财产性收入平均增幅高于可支配收入增幅11.2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占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的比重从1992年的0.4%上升到2013年的2.8%,提升2.4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占居民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尽管还很小,但逐年递增的态势非常明显。

德州市民*认可储蓄理财

据统计部门介绍,目前德州城市居民已经形成了股票、债券、保险、**、住房等实物投资、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三部分的合理投资结构。

利息收入作为传统的理财方式始终受青睐。由于股票、债券等理财产品在获得***的同时需要承担一定的高风险,很多家庭都是浅尝辄止,将财产的一部分用于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理财产品,更多的还是存进银行获取利息收入。2013年德州城市居民人均利息收入为272.26元,比1992年增长52.5倍。利息收入在财产性收入中所占比重为38.7%,比1992年下降了27.1个百分点,但在财产性收入中仍列**位。

出租房屋收入持续增长。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德州城市居民每百户家庭中已有20户拥有两套以上住宅,2013年人均来自房屋租金的收入为223.57元,比1992年增长96.4倍,占财产性收入的31.7%,在财产性收入中列第二位。

股权投资给居民带来了明显收益。我市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关注证券市场,家庭金**产投资渠道也由相对单一的银行储蓄存款转向股票、债券、基金等多种金**产的组合。而随着股票、基金市场牛市与熊市的更迭,居民的投资收益也呈现波浪式起伏的态势。2013年德州居民人均股息与红利收入为203.49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占财产性收入的28.9%,在居民财产性收入中占据第三位。

保险理念加强,保险收益趋增。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保险理念不断加强,尤其是储蓄性保险,集储蓄与保险于一身,更得到了居民的青睐,保险收益趋增。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3年居民人均保险收益为4.73元。目前德州居民保险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居民保险性财产收入增长虽强,但所占份额仍然偏小。

其它投资收入成为财产性收入的重要补充。其它投资收入主要是居民从事股票投资、保险以外的投资行为获得的投资收益(如出售邮票、收藏品等溢价部分)。正由于该项收入范围较大,且容易受资本市场与经济景气程度影响,增幅与占财产性收入的比重都波动较大。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