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万斤杏鲍菇抢滩

2015-01-04来源 : 互联网

4年前,卖了6年化肥的吴玉清瞄准了杏鲍菇的种植,于是毅然转行种植杏鲍菇,通过合作社入股的方式,短短4年时间,吴玉清的种植基地成为鲁南一带杏鲍菇的主产地,预计今年冬季,基地将采摘270万斤**杏鲍菇,“*滩”冬季百姓的餐桌。

想做规范化的生产 从卖化肥到种菜栽菇

作为鲁南地区杏鲍菇的主产地,吴玉清参股的长生园生态农业公司,短短四年多时间,单纯菇房的工人就发展到了200多人,总经理吴玉清笑着说,“*初,我就是一个卖化肥的。”

卖了6年化肥,总觉得老百姓对化肥的了解和认识太少,于是吴玉清决定转型,“*初的时候,只是想把自己的化肥用上,于是想到种菜,把寿光的菜‘搬到’临沂来。”吴玉清对记者说,为了能把菜种好,吴玉清聘请了寿光的**,买来了寿光的菜种,从菜棚的搭建到蔬菜的管理,全部由寿光的**负责。

随着蔬菜大棚的发展,吴玉清觉得寿光的蔬菜管理模式并不是自己理想的一种模式,于是便想找到一种可以规范化生产的商品。“早些年的时候,杏鲍菇还不被大家了解,更多的是一些**酒店在用,直到近两三年的时间,杏鲍菇才从**酒店慢慢走上老百姓的餐桌。”吴玉清在杏鲍菇刚刚兴起的时候,便想到了规范化生产杏鲍菇。

*初厂房一共只有20间,规模也较小,每天生产杏鲍菇也只有2000斤,“我之所以看中杏鲍菇这个行业,就是因为它的生产必须规范化无菌生产,所有流程都有标准来衡量。”吴玉清对记者说。

环境控制智能化 生产操作智能化 产品质量标准化

2014年12月31日,记者来到位于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家埠街道的临沂长生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了占地20000平方米的标准化杏鲍菇厂房。厂房外,堆积着如山的培养基原材料,杏鲍菇的培养基原材料就来源于此,玉米芯、木屑、甘蔗渣、玉米面、豆粕、麸皮等农业废弃物为材料,进行杏鲍菇工厂化生产。

在生产厂房可以看到,培养原料充分混合后装袋,经过124℃的高温灭菌并在无菌的环境下接种,接种后的菌种在培养房和出菇房,经过50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采摘。该基地生产的杏鲍菇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现在厂房一直在扩建的一个状态,采取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让公司的规模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吴玉清表示。

而采过杏鲍菇的培养基也不会成为废弃物,而是经过处理,成为高温蔬菜大棚的平菇培养基。“整个过程都是**、循环、再生的。我们高温大棚的平菇就是使用的二次利用的培养基,现在这个培养基也可以卖给农户,让农户在家养平菇。”吴玉清告诉记者,一袋二次利用的培养基2.2元,能出2斤平菇,这样的收入也是可观的。

三年时间厂房扩三次 **生产3万斤杏鲍菇

从建厂房到现在,短短三年的时间,杏鲍菇的生产厂房也扩建了三次,从*初的**生产2000斤变成了如今日产3万斤,规模增长了20倍。吴玉清介绍,春节前后,杏鲍菇日产量能达到3万斤,生产可谓是加足了马力,整个旺季集中在11月12月和次年的1月,营业额总值在400万左右。

说起杏鲍菇的淡旺季,吴玉清也有自己的一番理解和看法,按照人们的饮食习惯,夏季应季蔬菜品种较多,杏鲍菇因为温度的关系虽然产量很大,却因需求量少因此还要提前预判和减产。而冬季作为杏鲍菇的一个旺季,则是**不停工地生产。“本身流水线就要求厂房不能停产,春节前后又是一个旺季,因此春节期间我们也是照常生产的,可见杏鲍菇的需求量之大。”

目前,公司正在扩大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规模、建设香菇林下经济**基地和新型无公害有机肥料研发应用,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打造现代化、专业化的食用菌**园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