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北漂男的创业梦

2015-02-13来源 : 互联网

孙怀兵正在装修的新餐厅正好在北京南站的正对面,这是他在北京开的第四家专做豆腐宴的餐厅。站在餐厅工地大楼的楼顶上,看着来来去去的列车,孙怀兵很自然地想起了家——邹平县西董街道办事处孙家峪村。18年艰苦的北漂生活,是自己的家乡*终眷顾了他,让他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平坦。

1997年,22岁的孙怀兵只身来到了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活。

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孙怀兵和大多数同龄人对生活的认识不太一样,他深知,自己的未来必须靠自己打拼。20岁时,他就在邹平县城开了一家小餐馆,但由于经验不足,不到两年就被迫关张了。心有不甘的他只身来到北京,试图在这里寻找自己的梦想。

北京,人生地不熟,孙怀兵一没本*二没人脉,创业谈何容易!他做过保洁员,摆过地摊,卖过炸鸡腿、炸薯条、烤地瓜,历尽艰辛,却看不到希望。

还是老家的风物启发了孙怀兵的灵感。

邹平县西董街道办事处孙家峪村有做豆腐的传统,而做豆腐的工艺与别处不同:一般豆腐都是卤水或石膏点浆,而孙家峪却是用做豆腐过程中产生的浆水经过发酵后再来点豆腐,如此做出来的豆腐香味浓郁、滑嫩可口,**特色。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正在承包某单位餐厅的孙怀兵打起了做豆腐的主意。

孙怀兵开始尝试用家乡传统的办法制作豆腐。他三天两头往老家跑,向老手艺人讨教做豆腐的诀窍。可是,不管他怎么鼓捣,就是做不出家乡豆腐那****的味道。这让他成天茶饭不思。

有**晚上,他忽然想起老家人做豆腐都是用井水,那么,会不会是水的问题呢?他马上返乡,带来老家的井水请**鉴定,果不出所料,老家的水含有*特成分。找到了症结所在,孙怀兵立即着手解决水的问题,结果一举成功,而*终,水也成了他做豆腐的不传秘诀。

他把这种豆腐定名为“酸浆豆腐”,还把自己的姓氏与豆腐的特点结合起来,注册商标为“孙大嫩”,并把制作这种豆腐的*特技艺“申遗”。2014年3月,邹平县孙家峪酸浆豆腐制作技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孙怀兵也成为酸浆豆腐传承人。

为了把酸浆豆腐在*都发扬光大,孙怀兵不仅卖豆腐,还经过数年研究,推出了*特吃法的豆腐宴*锅,开起了风味*特的餐厅,他**的四吃*锅锅体还获得了****。目前,他已在北京开办了4家餐厅。

孙怀兵的家乡观念很重。凡是老家来的人,无论上学还是治病,他都往自己这里拢,无论谁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他甚至在新开业的店面前竖了块牌子:邹平人家。

春节,是北京餐饮业*繁忙的时段,孙怀兵无暇回家。他只能站在新店的房顶上,默默盯着北京南站进进出出的列车,满目怅然。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