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辖着九个县一个州,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久负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军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宁波)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国目前保存得*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称于世,山光水色堪称一绝。
蓬莱阁同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蓬莱阁虎踞丹 崖山巅,它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这里是观赏“蓬莱**景”中“仙阁凌空”、“渔梁歌钓”二景的*佳观景处。
灵阁凌空:蓬莱阁高踞丹崖极顶,其下断崖峭壁,倒挂在碧波之上,偶有海雾飘来,层层裹缠山腰,画栋雕粱,直欲乘风飞去。游人居身阁上,但觉脚下云烟浮动,有天无地,一派空灵。前人诗云:“嵯峨丹阁倚丹崖,俯瞰瀛洲仙子家。万里夜看日赐谷日,一帘晴卷海天霞。” 渔梁歌钓:蓬莱阁下海中,道道礁石高出水表,如翘如跃,名曰渔梁。时有三五老翁垂钓其上,得鱼掬水而烹,佐酒怡然自得,乐极而歌,此唱彼和,一派恬淡情韵,大似桃花源中世界。前人诗云:“舴艋乘风挂揖轻,虬龙蛰穴浪花平。一声(矣+欠)乃千山静,万里沧浪试濯缨。”
蓬莱蓬莱阁道教名胜。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城北一公里处的丹崖山巅。创建于宋嘉祜六年(1061年),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巡抚李戴于其旁增建了一批建筑,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知府杨丰昌和总兵刘清和主持进行扩建,使其大具规模,后又得以多次修缮,1982年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阁高15米,双层木结构,重檐八角,四周环以朱赤明廊,供人极目远眺,阁上名人匾额楹联众多,犹以清代大书法家铁保书的“蓬莱阁”*匾著称。阁下面临大海,建筑凌空,海雾四季飘绕,素有“仙境”之称。
史载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为寻求仙药先后来此,传说秦方士徐福受始皇之遣由此乘船入东海去求仙丹,**的“八仙过海”**故事传亦在此,自古为文人墨客雅集之地,历来是道教炼士修真之境,阁之附近现存留历代文人雅士观海述景题刻二百余处;登临阁廊,举目远望,列岛时隐时显,东北海疆碧波连天,春夏之际,海市蜃楼时时光临登州海上,使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阁南有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龙王宫等道教宫观建筑,均依丹崖山势而筑,层层而上,高低错落,与阁浑然一体,总建筑面积达18900余平方米;阁东有苏公祠,东南建观澜亭,为观赏东海日出之所,西侧海市亭,因为观望海市蜃楼之境而名,又因其三面无窗,亭北临海处筑有短垣遮护,亭外海风狂啸,亭内却燃烛不灭,故又名避风亭,亭内墙壁上嵌有袁可立《观海市》石刻九方。整个建筑陡峭险峻,气势雄伟,朱碧辉映,风光壮丽。是山东**的旅游胜地。 蓬莱阁自古为名人学士雅集之地,阁内各亭、殿、廊、墙之间,楹联、碑文、石表、断碣、琳琅满目,比比皆是,翰墨流芳,为仙阁增色不少。蓬莱阁前常出现“海市蜃楼”奇观,苏东坡的“东方云海空覆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雀藏珠宫”,袁可立的“纷然成形者,或如盖,如旗,如浮屠,如人偶语,春树万家, 参差远迩,桥梁洲渚,断续联络,时分时合,乍现乍隐,真有画工之所不能穷其巧者”,正是“海市蜃楼”奇景的生动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