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出生的张波,原来只是芮里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干过近8年的摩托车维修,工作、**、娶妻、生子……跟其他农民一样,直到一次吃草莓的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前年,草莓刚上市的时候,孩子要吃,他买回来后一尝,发现草莓个头虽大,颜色也红,但味道就是跟记忆中的差很远。他就对孩子说:“这味道不对,等爸爸给你种一些吧”。就这样,张波放弃了自己的摩托车维修行当,专门研究起了草莓的种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阅读理论知识,到请教相关**,从招远到北京、浙江,从育苗到生长管理,张波边学习边实践,掌握种植草莓的丰富知识。去年,他终于建起了4个草莓大棚。在家人的帮助下,在他悉心管理下,今年草莓获得了大丰收,每棚产量达到2500多斤。他一边组织人到市场上叫卖,一边搞起了采摘活动。他的草莓一推向市场,便被*购一空。顾客交口称赞:“终于买到好草莓了”。虽然每斤草莓卖到20元,但依然有很多客户慕名而来,品尝——下单——装箱。张波成功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问起成功的经验时,张波憨厚的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水质好,有机肥,成本虽贵,投入一分也不能少。尽量不用农药,即使用也是生物农药,种子都用脱毒的”。没有投入哪有产出?没有对顾客负责的态度,哪有今天的好买卖?张波用朴素的理念践行着朴素的真理,这种朴素的真理也将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草莓下市后,张波又用同样的管理方法种起了甜瓜,也收到了很好的效益。除了水果,他还种植了10多亩的蔬菜,10个大棚,包括娃娃菜、有机菜花、紫背天葵等20多个品种。每个大棚年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
“一花*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为了壮大果蔬种植产业,让更多人走上致富之路,张波注册100万元成立了“欣波果蔬合作社”,为社员购买生产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提供贮藏、收购、销售服务,开展与种植相关的技术培训、交流和咨询服务,经营果蔬的种植、销售。关于以后的发展,张波说:“一方面我要壮大自身的实力,今年准备再上6个大棚,钢架结构的,打出自己的果蔬品牌。另一方面,整合更多的资源、种植户,团结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为了给孩子找寻草莓的味道,为了给顾客提供原生态的产品,为了帮助乡亲走向富裕,张波不辞辛苦,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无悔的美丽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