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处北方,天气易干,潍坊人自古就有喝粥的习惯。但在很久以前,人们并不像现代人一样知晓很多粥品的养生**,只对一种粥情有*钟,那就是起源于本土的咸粘粥。
10月14日清晨,文化路上一家*烧铺前坐满了吃*烧、喝咸粘粥的顾客。“正宗咸粘粥要放红豇豆、豆腐干、粉条、菠菜等,里面这个红豇豆特别讲究,它不容易烂,煮的时候要提前将它蒸烂了。”吃得正香的赵女士告诉记者。
“做的时候要把姜末的香味炒出来再放水,但不要放太多的姜,有姜的香味就行了。”一旁的顾客看到记者和赵女士聊起咸粘粥,也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心得。
据了解,赵女士今年65岁,是土生土长的老潍坊人,“一喝到这咸粘粥就想起小时候的日子,那时候每天早晨跟随父亲到外边小摊上喝咸粘粥,不管是就着油条还是肉*烧,回忆里是又鲜又香啊!”赵女士告诉记者,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想喝一碗正宗的咸粘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家店里熬制的咸粘粥能让她喝出小时候的味道,不但香味扑鼻,而且松爽适口,隔三差五就来喝一顿,不然馋得慌。
这家*烧铺的**王师傅今年40多岁,谈起自家熬制的咸粘粥,一脸骄傲。“咱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潍坊人喝了还想喝的正宗咸粘粥。”据王师傅介绍,咸粘粥虽是普通乡土粥,制作工艺却颇为讲究,一点都不输当今一些花样养生粥。*先,将当年的小米、绿豆经水捞后,用小磨磨成糊状下锅,开锅后加入适量蒸熟的红豇豆、粉条、葱姜、香油、菠菜、豆腐条,细*慢炖。“要想做好这咸粘粥,关键是调料的填制,红豇豆必须提前蒸烂,否则不同*,葱姜、香油、菠菜等需仔细拿捏,多了味重,少了则无味。”王师傅说。
记者从潍坊市饭店和烹饪协会了解到,山东的粥分纯米粥和调味的粥,纯米粥称“米汤”,也称“淡粘粥”,调味的粥称为“咸粘粥”。相传,1925年康有为到潍坊时曾品尝过咸粘粥,并高兴地称之为“仙人喝的粥”。
解放前潍坊**的咸粘粥铺有多家,大石桥头的王仁言,东关土岭子的韩瘸子,南门的郭氏、宋氏等等,当时卖咸粘粥只卖一上午就能养活五六口人,可见生意之兴隆。
潍坊市饭店和烹饪协会副***王曙亮认为,在物资匮乏时期,要想把简单食材制作成诱人美味,一方面是人们不得已的选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潍坊人的智慧。
如今,仅依靠这咸粘粥去养活一家人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但这粥在潍坊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很多当地老人说:“只要能买到,天天吃也不烦!”
“很大一部分市民都喜欢这咸粘粥,不是价格贵贱的原因,纯粹是人们内心中那份浓浓的乡情在起作用。”王曙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