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郑母烧饼承载几代人的记忆

2014-11-24来源 : 互联网

凌晨两点刚过,东门大街的郑母烧饼铺里就有了亮光,铺主孙新文和妻子用凉水洗把脸,就开始了**的忙碌。5岁的小儿子还在酣睡,为了不惊扰孩子的美梦,夫妻俩话语很少。

郑母烧饼是流传于青州郑母镇一带的传统美食,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孙新文是郑母烧饼的传承人之一,老孙家烧饼从解放前就开始做,到他已经是第三代了。现在很多人做烧饼用上了现代化的电炉、和面机,但他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土炉锯末烤制,纯手工和面,**现代化的东西是土炉边角上的煤油灯换成了灯泡。

土炉点好后,炉内的木屑三个小时才能热起来。孙新文和妻子利用这段时间发面。为了使烧饼劲道,面要揉半个多小时,面开后,切成小块,反复晾,凉透了,才做“剂子”,沿“剂子”,粘芝麻,往炉内贴。因为炉内温度很高,贴“剂子”要非常迅速。整个过程看似很简单,但没几年的功夫很难做到。当学徒时,孙新文经常满手烫的水泡,现在手指甲也已经烤得焦黄。

刚出炉的烧饼薄酥香甜,咬一口,嘴里回味无穷。孙新文说,关于郑母烧饼,有一段佳话。在明万历年间,郑母举子赵秉忠曾身背烧饼进京赶考,结果高中**状元。因为烧饼上布满芝麻,有圆圆满满、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寓意,所以又称“状元烧饼”。之后人们争相效仿,无论探亲访友、科举考试、闺女出嫁、看望老人,都以带郑母烧饼为荣。

以前孙新文一直在老家郑母村做烧饼,去年青州市商务局要打造东门大街特色小吃街,就把他们邀请了过来。东门大街距离郑母村50里路,只有下雨的时候孙新文才能带孩子回趟老家。“很多老人对郑母烧饼有*特的感情,烧饼曾是他们那个年代改善生活的‘**品’,几乎天天都有人找来买烧饼,脱不开身。”孙新文说。

“小的时候,村里三分之一的人都会做烧饼,烧饼就像馒头一样很普遍,但现在越来越少。做烧饼不如打工挣*多,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这几年,徒弟也收了好几个,但是都干不住。”现在他*大的担忧就是自己**后,郑母烧饼面临失传的危险。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