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傍清河而得名,因运河而兴,曾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美誉。六**前,隋运河(为河)、元运河(会通河)在这里交汇,穿冀越津直达京华,蜿蜒向北偏东流去。空中俯瞰,运河在这里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在一撇一捺的交结点上,一个新兴的民营企业——山东临清三和纺织集团迅速崛起。
26年前,下岗工人宛秋生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在5年民房里的8台织布机上,织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美好蓝图。26年后,蓝图已然成真,那一支飞梭也交到了儿子宛斌的手中。
宛斌,一位年轻的**企业家,现任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近日,大众网记者在宛斌的办公室内,听他娓娓道来,他与三和集团的故事。
父辈创业,一切零起点白手起家
“我几乎是和三和集团一起长大的,”宛斌说。
宛斌告诉记者,父亲宛秋生在1988年下岗后,自筹资金2.7万元,购置了8台旧织布机,租赁5间民房,与朋友合伙做起了生意,创建了临清市**家挂牌的民营企业。
然而,宛秋生创业的第二年,纺织行业滑向低谷,由于难以承受的压力,朋友撤走合资款,使创业伊始的宛秋生陷入了困境。
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位老太太对宛秋生说:市场上其它的布好买,但松紧布不好买,你的厂子能不能织出来松紧布?
这一句话点醒了宛秋生,他连忙把周边县的市场跑了一遍,印证了这个信息。于是,他便跑到天津,高薪请来了老师傅,又投资改造了22台设备,大张旗鼓地做起了松紧布。
由于市场紧缺,宛秋生的产品一上市场便成为*手货,当年就实现了26万元的产值,上交税金6000元。在当年“万元户”的很少见的临清,宛秋生一下成了“*富”。
尝到了市场调控的甜头,宛秋生一下子找准了企业发展的方向,遵循市场规律,经过20多年的拼搏,企业终发展成占地1600亩,总资产35亿元,拥有员工15000人的大企业。
现在的三和,已经成为了拥有30万纱绽,8600台织机,12条蜡印生产线,2条色织布生产线,3条印花浴巾生产线,一座6万千瓦热电厂,两座大型污水处理厂的生产规模,并且拥有知名品牌、**有声望的大型企业集团。“三和”牌蜡印布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证书,已在非洲28个国家成功注册,产品**欧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谈起父亲的创业历程,宛斌说:“父辈的创业者们,是从零开始,白手起家,是筚路蓝缕的草创,他们创业时的很多艰辛都是我不曾体验过的。这是我的优势,也算是我的幸运,就是我现在有这么一个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学到了很多从学校或者从其他的岗位学不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