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柴院,满是青岛老滋味

2014-12-29来源 : 互联网

寻找美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各地*具特色的美食常常隐藏在城市角落里,就像浓郁醇厚的美酒窖藏在曲深幽静的巷子内,等待有心人的发掘。不过,若是到青岛旅行,想一饱口福大可不必苦苦找寻,劈柴院里的特色美食和古朴院落足以让你品尽老青岛的味儿。

来青岛之前就听说过劈柴院的来历,相传早年间这里有许多大院,但“劈柴市场”比较有名,全是卖劈柴的,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大家口中所称的“劈柴院”。这个充满草根气息的名字,正反映了这个**老巷的草根文化特征。

百米小巷 各色小吃琳琅满目

上午10点从青岛中山路走进劈柴院,青岛老甜沫、本地老锅贴、各色海鲜、张家坛子肉、还有传统豆腐脑……百米小巷,各色小吃琳琅满目。细心的人会发现,这条老街呈“人”字形,东连中山路,北接北京路,西通河北路。

“2两虾仁锅贴,2两牛肉锅贴,好吃又管饱。”在十字路口处有一家不起眼的锅贴店——高家锅贴店,记者一进店门,就有一名中年男子慢言慢语又不失热情地招呼着。高家锅贴店主人高峙今年55岁,是地道的老青岛,经营这家锅贴店已有三十多个年头。问起劈柴院的历史,作为这里“土著”的高峙说得头头是道。劈柴院的形成,与中山路的建设密切相关。德国强占青岛后,于1902年修建了后来在劈柴院中的江宁路,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江宁路成了步行街,有二十几个大院,是商业、餐饮、娱乐集中的地方,人气很旺。

**老街 曾是草根文化聚集地

这条**老街,曾是草根文化聚集地。“马三立还曾在这里表演过相声呢,原址就在现在的江宁会馆里。”高峙口中的江宁会馆,是劈柴院里有代表性的几个大院之一,是在老院落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现在是集及餐饮、曲艺文娱、住宿于一体的传统会馆,院内设有曲艺舞台,并提供功夫茶,每日上演相声、戏曲、杂技等丰富的娱乐项目,算是一个小小的交流中心。

在高峙的指领下,记者走进江宁会馆,立刻被满眼的中国风所吸引:高高悬挂的红灯笼、红墙墨瓦的小楼以及飞檐朱柱装扮的戏台,每一个元素都彰显老青岛的味道。跟劈柴院里的老建筑一样,江宁会馆的建筑结构也是典型的青岛里院式建筑。这种建筑平行于街道而建,四周围合成方形,中心形成一个大院,两到三层,底层多为商业用途,二层以上为住宅,融合了中国传统四合院和西方商住式公寓楼房的建筑特点,是青岛人自己**的一种*特的民居建筑形式。

在走向二楼的楼梯旁竖立着一幅马三立的带相框的*幅相片,是上世纪30年代他在此表演相声时留下的照片。“山东琴书演员商业兴与关云霞、西河大鼓演员刘泰清、外号‘王傻子’的戏法演员王鼎臣都曾在此演出。”高峙指着挂在墙上的展览板介绍。

老店荟萃 见证青岛发展历史

解放后,在“三大改造中”,艺人和摊贩都纷纷离开了劈柴院,只留下了元惠堂等几家饭店,这里也逐渐成了居民区。现在的高家锅贴店店面就是以前高峙一家人居住的地方,面积总共20余平方米的房子里*多时住过7个人。“以前就在屋里打吊铺睡觉。”高峙说,他们兄弟姐妹五人,由于房间小,晚上睡觉都得在外屋房顶上挂起一张吊床。生活的紧张,让高峙**仅仅满足于为别人打工,他决定要想方设法改善家人的生活,但那时的政策并不允许“单干”。

改革开放后,高峙与他一起在劈柴院里长大的几个朋友相继开起了小吃店。“刘二姐海鲜烧烤、张家坛子肉等店铺的主人,都是我小时候的玩伴。”高峙说,这些店铺**仅仅是满足人们吃的要求了,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人们品尝与回味老青岛味儿的需求。

从劈柴院里出来,没走几步就看见位于中山路与天津路交会处的春和楼。这个有着123年的历史老店与1891年建置的青岛同岁。“那是青岛三大楼之一,是老青岛‘下馆子’的地方,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五**酒店。”高峙口中的青岛“三大楼”是指春和楼、聚福楼和三盛楼三个岛城***鲁菜系列酒店,春和楼是其中*负盛名的的一个,葱爆海参、油爆活海螺、香酥鸡,菜单上几乎每一道菜品都代表着老青岛的滋味儿。一进门的展厅内,从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李鸿章、康有为、老舍还有唐国强等名人的照片展示了春和楼的历史,也昭示着这家酒店的名气。

相关链接 到劈柴院咋乘车*方便

从青荣城铁青岛北站下车后,步行至铁路北站东广场,乘坐世园快线4路公交车1站后,在永平家园站转乘305路公交车,在中山路站点下车后步行至劈柴院,全程16.14公里,乘公交车约花费1个半小时的时间。

标签: 青岛 劈柴院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