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是青岛市区的一名出租车司机,他说吃货不是谁都能叫的,不单要喜欢吃,而且还要会吃。范明脑子里有一幅青岛美食地图,只要是青岛市区,随便把他放到哪里,他都能就近找到*值得吃的美食。
其实范明并不是当地人,从23岁到33岁,他用自己的味蕾和青岛这座城市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
从浙江移居青岛,范明一家人就是追随那令人流连忘返、难以割舍的珍馐美味而来。
听说我去“吃货节”,的哥称是“同道中人”
11月30日下午,我打车去青岛**会展中心,听说我是去正在这里举办的“吃货节”,正在开车的出租车司机笑呵呵地称我是“同道中人”。
的哥叫范明,老家浙江余姚,今年33岁。2004年,范明在青岛上完大学后留在这里工作,没过多久,他的父母也跟着一起过来定居了。
“我爸我妈不是想来照顾我,他们是奇怪青岛有什么好‘饲料’,能让我一年就吃成了胖子。”范明笑着说,刚开始的那份工作在时间上比较自由,也能经常开车满城跑,很快,青岛哪个区哪条路上有啥好吃的全让他摸透了。
范明成了一个专业食客,在青岛不管走到哪儿,他都能很快“嗅”出周边*好吃的美食,渐渐地,一到饭点就会有朋友找他搭伙吃饭,地点当然是由他来选择。“吃进去总是要还的,那就是长膘。”范明告诉我,刚开始工作那年他经常回家,每次一回家,家里人都会说他又比上回胖了。大概过了一年半的时间,范明从130斤长到200多斤。
边玩边吃,用美食“诱惑”父母来青岛定居
家里人一直希望范明能回到余姚工作,可范明有不走的理由:吃惯了青岛饭菜,喝惯了青岛啤酒,再去别的地方吃喝都不爽。这个理由让家人难以接受,2006年,范爸范妈来青岛实地“考察”,他们想亲自看看这里究竟有什么样的美味佳肴能让儿子舍不得走。
三口之家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征程,范明每天开车带着爸妈一边游览景点一边品尝美食——江宁路上的王姐烤肉是公认的烤肉正宗,光鱿鱼就分了鱼头、鱼爪、鱼牙、鱼身等不同品种;肉质Q弹有嚼劲,羊肉串、烤鸡心、肉筋、脆骨是必点;肉串3块5一串,配上店家秘制蘸酱和新鲜扎啤,感觉很爽很惬意,也就不会计较排长队和没座位了。三盛楼上的羊肉蒸饺皮薄味浓、丸馅鲜美、肥而不腻,蘸着老陈醋入口一咬,味道绝了。台东步行街上的流亭猪蹄颜色鲜亮、肉质软糯,吃在嘴里感觉油润香滑但清爽不腻;不过得选对时间去,太早了不开门,10点以后肯定有人排队。春和楼里的香酥鸡一端上来满桌香气扑鼻,光是红润黄亮的颜色就让人大咽口水;鸡肉外酥里嫩、肉烂味美,连骨头都是脆软的;据说春和楼的这道菜和爆炒腰花、葱烧海参、油爆海螺等都被收入鲁菜典籍里去了,美味和正宗可见一斑啊。还有漳州路上的王大妈手擀面、营口路市场的顺天虾馄饨、青岛大学旁边的麦岛肥肠、李村的鹏程肉脂渣、麦岛路上的海鲜排挡,以及基隆路上那家连名字都没有、饭点永远要等座的夫妻家常菜馆“3号门饭馆”……
这样用了不到两周时间,范明就带着父母把经他长期检验的青岛美食大体都尝过一遍。启程回家那天,范爸范妈拍着儿子厚实的肩膀嘱咐他,再好吃也要少吃点,吃太胖会找不到对象的。
后来,到底是经不住青岛美食的诱惑,范明的父母和姐姐都从余姚到青岛定居。再后来,范明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其他的哥的姐吃饭都是找就近的快餐店解决,但范明的一日三餐从不将就,到了饭点不论走到哪儿了,他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美食。
一人掌握“美食地图”,一家人享受美味
范明说,近几年出现的“吃货”这个词再适合他不过了,退回十年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吃货”。
范明现在不仅知道什么好吃,而且知道怎么做好吃,成了好厨师,家里各种做菜神器一应俱全。有时候他会给自己放假,专门在家给家人做好吃的,让全家人享受美味。
范明说,和朋友一起吃很嗨,和家人一起吃很美,能把美食分享给身边的人是一种享受。范爸爸喜欢吃香酥鸡,范明经常开车专门到春和楼去买回家来。姐姐怀孕不想吃东西的那段时间,范明经常一大早开车到台东六路的一个小胡同里等着新出炉的牛肉灌汤包,给流亭猪蹄的服务员说好**锅给他留两只,买回家去还热气腾腾。
范明至今未婚,他说有了老婆后会和老婆一起去吃好吃的。他笑称,自己脑袋里有一个青岛美食地图,等儿子出生就直接传授给他。“要是女儿就算了。”范明笑呵呵地说,姑娘吃成自己这样的体型可不好,他正在潜心钻研,想给未来的女儿准备一套范式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