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明霞洞
从太清宫北上,行约3公里左右,在竹树葱笼、绿荫掩映中便是明霞洞。这里背后石峰耸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峦下伏,峭壑深邃,每当朝晖夕阳,霞光变幻无穷,因而被列为崂山十二景,称“明霞散绮”。清代高密文人孙风云有诗赞曰:“拾级不辞劳,松篁涨晚涛。岚光拔地峻,海**天高。绝顶霞粘屐,精庭雪晕袍。三壶皆似削,俯势瞰灵鳌。”
该洞凿于金大定二年(1162年),洞额刻“明霞洞”三字,为清代书法家王±序所书,元代道士李志明曾于洞内修道;清康熙年间(1662—1772年)遭天雷击,多半隐入地下。洞旁原建有三清殿、斗姆宫等道教建筑三十余间,后部分建筑毁于山洪。洞前平崖如台,置身其上,遥望大海,浩浩淼淼,俯视崖下,沟壑纵横,**的崂山胜景“明霞散绮”即此。
明霞洞口
明霞洞是空中缆车的终点,沿山林小径西行,可见在昆仑山主峰玄武峰之半山坡上有一金碧辉煌的庙宇,即明霞洞。海拔650余米。该洞为*石崩落叠架而成。 金大定二年(1162年),此洞筑为庙宇,洞额“明霞洞”三字相传为邱长春所写。原洞高大宽敞,明代道人孙紫阳曾静修于此,并有石刻《孙紫阳疏》。清康熙年间,曾毁于雷*,塌陷得很小。明霞洞现存主要建筑“斗母宫”,建于元代,经历代修整,保存完好。宫西,清末所建观音殿,已毁于山洪坍石,遗址附近的黄杨、玉兰、紫薇等古木,树龄均在**以上。 明霞洞前石筑平崖台,平整宽阔,三峰环列,前对大海,周围松若虬龙,风光旖旎,是观景佳处。朝旭晚霞,在此眺望,变幻无穷。“明霞散绮”是崂山胜景之一。
明霞洞外
提起李白,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人称“诗仙”。这里雕塑的就是李白,对坐的是唐玄时代的宫廷乐师、道长吴筠。据说李、吴二人是好朋友,在宫廷里,一个写诗,一个谱曲,搭档非常默契。为了**思路、启迪灵感,两人经常结伴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在游览太清宫后面的蟠桃蜂时,两人触景生情,共**作了《清平调咏王母蟠桃峰》,并成为崂山道士沿用至今的“步虚”殿坛经韵曲谱。崂山给李白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李白亲笔写下了“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名句,使崂山这座仙山与“诗仙”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