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青岛*有代表性的小吃是什么,还真举不出像西安凉皮、兰州拉面、云南米线、重庆酸辣粉这种一提名字就全都知道的美食。于是率真朴实的青岛人会直接回答你:“不是青岛大包也不是排骨米饭,俺青岛*有名的美食就是海鲜!”
的确,地道的青岛海货,不仅让外地人垂涎三尺,青岛人自己也永远吃不够。为了表达对青岛海货的无比崇敬,特意做了一次总结。*地道的海鲜,*正宗的叫法,**给大家!
以大家普遍*爱吃的虾来抛砖引玉。
蛎虾(立虾)
中等个头,颜色红白,壳厚略粗糙易剥离,是青岛人*喜欢的海虾。除了味道鲜美,蛎虾大部分来自海捕,出水即死,所以小摊位上很难见到活的蛎虾。尽管卖相差点,个头差点,但味道**没的说,不是养殖虾能比的! 大多数青岛人又称琵琶虾为“虾虎”。每年进入4月份虾虎开始上市,公的个大肥美,母的虾黄诱人,尤其母的,肚子里带“籽”,用手一按“绷硬”,会剥皮的吃货能够连肉带籽一起剥出来,吃起来超爽。但每次吃完手指都会留下被壳尖“摧残”的痕迹,幸福的烦恼。 石甲红是青岛本地蟹,又叫“赤甲红”、“蟹甲红”。它的蟹盖两头是圆的,边缘锯齿状。它*显著的特点是有一对大钳子,慢慢敲碎,里面的肉那是大大的。青岛人比较认石甲红,高品质的石甲红价格比养殖的梭子蟹还要贵。 梭子蟹 **的海蟹!*明显的特点就是蟹盖两头的尖尖,像梭子。梭子蟹是中国沿海老百姓公认的美味海鲜,以前的产量比较高,价格也不贵。后来由于大规模拖网捕捞,破坏了种群栖息地,产量降低。虽然现在能人工养殖,但成本较高,所以现在梭子蟹的价格一年比一年贵,随着国家对捕捞监控的严格,每年直到开了海,才能上市,多少人所谓的等“开海”,就是等梭子蟹,很是期待,尤其青岛的会场梭子蟹,味道超棒,价格也不菲,远近闻名! 八带就是章鱼。市面上有两种八带,一种是常说的八带或八带蛸,学名短蛸。还有一种个头大一点的,腿长的。俗名马蛸。二者做法一样,炒或拌皆可。八带既没有壳也没有刺,全身是肉,吃起来很有“咬头”,*妙的是熟了之后直接吃,蘸点蒜末或酱油,有时咬一口能咬出黄来、或者咬出黑墨。据说这种墨是有营养的,一些海鲜餐厅专门用这种墨调制饺子皮,包出黑皮的海鲜饺子。 鱿鱼现在种类很多,多用于烧烤。比管用来炖豆腐是寻常百姓家非常好的一道菜。 友情提示: 青岛人说的“比管”其实跟鱿鱼是一回事,只是好把大的唤作“鱿鱼”,小的就俗称“比管”了。 墨鱼,很多青岛人称他“乌鱼”。乌鱼比鱿鱼贵,外形除了胖一点外,和鱿鱼还有个区别是乌鱼体内有个硬壳,烹饪之前要剔除,放阳台上晒一晒,像个小船帆的形状。而比管不是硬壳,是一个透明的软鞘,烹饪的时候不用剔除。 友情提示: 青岛人说的“墨鱼”学名其实叫“乌贼”哦。 蛤蜊好吃还简便,便宜省事,水煮辣炒皆可。生长在泥沙里,没“吐过沙”的吃起来难免牙碜,买的时候*好选择摆在有海水浅盆内的摊位,泥沙随着蛤蜊的吐水带出,也减少混入泥蛤蜊的几率。蛤蜊汤味道鲜美,青岛人一般会用蛤蜊汤做冬瓜汤,下面条吃。 海虹(青口贝) 海虹便宜,野生状态下生长在礁石上,养殖厂采用缆绳聚养方式饲养,产量大,味道虽没有蛤蜊鲜美,但没有泥沙,色泽黄里透红,其营养丰富,被誉为海中鸡蛋。其腹部有一撮丝状绒毛,附着岩石之用,吃的时候记得用手剔出来。海虹里经常会藏着一种很小的粉红色寄生蟹,形状和螃蟹无差别,非常的小,几乎看不见眼睛。海虹被做熟了它也被做熟了。 毛蛤蜊(青毛蚶) 和蛤蜊一样,生长在泥沙里。也应买那些吐过沙的,表层有绒毛附着泥污,冲洗时要用到刷子。毛蛤蜊不及蛤蜊鲜美,但肉质紧韧,而且有的个头能长到很大,营养丰富。青岛人一般把毛蛤蜊煮熟后蘸着辣根蒜泥或酱油吃,也可以拌菠菜粉丝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