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节气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六个。夏季是阳气*盛的季节,阳气外发,伏阴在内,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要注意养心。“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夏季节气怎么养生?
1.立夏养生
立夏过后,温度会逐渐攀升,人们会觉得烦躁上*,食欲下降。立夏养阳重在养心,可多喝牛奶、鸡肉、豆制品、瘦肉等,起到强心的作用。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2.小满养生
小满过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雨水开始增多,预示着闷热、潮湿的夏季即将来临。此时,大自然中阳气已经相当充实,也处于一个“小满”的状态。根据此气候的特点,此时养生的**是要做好“防热防湿”的准备。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少吃辛辣肥腻、生湿助湿的食物。
3.芒种养生
芒种后,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人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容易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容易导致痰湿内聚,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掌握好低盐、多饮、清热、淡软的原则。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青瓜、冬瓜等。
4.夏至养生
夏至,进入闷热多雨的暑夏,是一年中白昼*长的**。夏至时节气候炎热,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5.小暑养生
小暑多雨、高温,夏季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6.大暑养生
大暑正是*热的仲夏,为一年中*炎热的时间,湿气也是一年中*重的时节。可以用粥来滋补身体。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为饮食之妙”。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胃津,健脾胃,补虚损,*宜养人。大暑喝粥,可以放一些拇指淮山、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