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东平湖,芦苇飘荡、沙鸥翔集,自古便是物类丰饶的宝湖,世世代代在湖畔劳作的东平人民,用汗水培育出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优特产,2012年6月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安山大米就是其中之一。
安山地区正处于东平湖南侧,得天*厚的灌溉条件让这里成为种植水稻的**之地。安山大米种植历史十分悠久,*早的种植记录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晚期,清代至今都有确切历史记载。目前,安山大米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主要分布于东平县商老庄乡大安山村以西、八里湾以东的9个行政村。
捧一把安山大米,饱满的颗粒,泛着乳白的光泽,质地硬而有韧性;蒸一锅安山大米,四溢的米香,伴着白色的水气,散满整个房间;尝一口安山大米,鲜香的味道,带着淡淡的丝甜,让人唇齿留香。
有别于一年两到三季的南方大米和日照时间较短的东北大米,一年一季且日照时间较长让安山大米具有**的品质。据了解,安山大米种植区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温暖适宜,光照充足,且该种植区位于东平湖南岸,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途经此地,无工业污染,引水灌溉条件便利,土壤以棕琅土为主,土层深厚,沙量适中,肥力中上,区域位置和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合大米种植。“安山大米蛋白质含量达8%—10%,脂肪2%,直链淀粉13%—14%,每百克大米中约含维生素B1 0.2毫克,维生素B2 0.07毫克,同时富含钙、磷、锌等矿物质元素。用安山大米熬成的稀饭表面漂着一层米油,味美香甜,用其蒸成的米饭软硬适中,余香满口。”商老庄乡的工作人员郑迎新表示,每个吃过安山大米的人都会赞不绝口,安山大米早已闻名河南、济宁、菏泽等附近省市地区。
值得称道的是,安山大米的种植模式很多采用“蟹田”,种植户利用稻蟹混养技术,将安山大米、东平湖蟹种养结合,遵循严格生态混养标准,不施农药、化肥,采用土杂肥、有机肥,使大米、湖蟹共生共养。
新光村养殖户刘存宝的蟹田里,青青的稻苗下,水草、鱼苗、螺蛳、蟹苗构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一般在四月初投放蟹苗,每亩1000只左右,六月初栽种水稻,施用土杂肥、有机肥,投喂玉米粒、豆饼粒、土豆丝及动物性饲料,**生态平衡。刘存宝说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稻蟹互利共用的优势,既可以减少药物施用和饵料投喂量,又可以避免农药残留、滥施化肥等现象。“螃蟹在稻田上下和养殖蟹沟之间自由活动,可为稻子生长起到松土、通风的作用,螃蟹以稻田部分害虫为食,有效降低病虫害。”目前,稻田养蟹这一养殖模式在**亩产无公害稻谷600公斤的基础上,每亩可产商品蟹25-35公斤(平均规格100克以上/只),比常规稻田种植模式亩均增收1500元左右,既降低生产成本,又可**生产产品的绿色、***。可以说,蟹田有机米**诠释了绿色农业共生共养的和谐生态理念。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安山大米为更多人所知,商老庄乡大安山、新光、八里湾、义和堤、沈堤口、三里庄等村的50位大米种植农户共同出资成立了东平县安山大米行业协会,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安山大米市场竞争能力、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安山大米附加值,延伸安山大米产业链条,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协会成立后积极为会员提供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及市场销售等方面服务,引导农民进行规范化生产、市场化销售。目前,协会已经和中储粮及东平县国丹食品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在销路上有了固定的渠道。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安山大米规范化种植面积5000亩,稻蟹混养2000亩,年加工安山大米总量200万公斤,总产值1200余万元,实现利税300多万元。
安山的大米,是东平湖给予人类的馈赠,用心地去耕耘、经营、传承、保护则是我们对自然*好的感恩和回馈。